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洛州刺史刁遵墓志铭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七
高祖协,玄亮侍中尚书左仆□□□□□□□□□□□□□□□□□□□□夫人彭城曹氏,父羲,梁国□□□□□□□□□□□□□□□□□□□曾祖太伦,侍中徐州司空义阳□□□□□□□□□□□□□□□□祖畅,仲远,晋中书令、金紫左光禄大夫,□平□□□□□□□□□□□□□□父雍,淑和,皇魏使持节、侍中、都叔扬豫兖徐四州□□□□□□□□□□□□□□徐豫冀三州刺史东安简公
夫人琅邪王氏,父□□□□□□□□□□□公讳字奉国勃海饶安人也。
姓氏之兴,录于帝图,中叶□□□□□□□□□□□广渊,谟明有晋。
祖父以忠肃恭懿,联辉建□。
□见者世往传闻□□□□□□□□□之外,不复铭于幽泉也。
公禀惟岳之灵,挺基仁之德,忠□本于立□□□□□□□□以小节而求名,无虚誉以眩世,少能和俗,于人无际,但昂然愕然者有□□□□□□侍中中书监司空文公高允,皇代之儒宗,见而异之,便以女□焉。
太和中□□□□□寻拜魏郡太守
宽明临下,而德洽于民。
正始中,征为太尉高阳王咨议参军事。
王以公有古人之风,器而礼焉俄而转大司农少卿,均节九赋,以丰邦用。
莅事未几,迁使持节都督洛州诸军事、龙骧将军、洛州刺史
公之立政,惠流两疆,平阳慕化,辟地二百。
方一江沔,成功告老。
上天不吊,忽焉降疾。
熙平元年秋七月廿六日,春秋七十有六,薨于位。
朝廷痛悼,百寮追惜,赠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兖州刺史,侯如故,加谥曰惠,礼也。
惟公为子也孝,为父也慈,在臣也忠,居蕃也治。
兄弟穆常棣之亲,朋友著必然之信。
尊贤容众,博施无穷,载仁抱义,行藏罔滞,温恭好善,弥笃。
小子整等泣徂年之箭骏,痛龟筮之告祥,奉灵轜而号恸,迁神柩于故乡。
二年岁次丁酉冬十月己丑朔九日丁酉,窆于饶安城之西南孝义里,皇考仪同简公神茔之左,松门永閟,深扃长键,庶飧石于下壤,仰志德于幽泉。
其辞曰:
攸攸绵绪,帝□(亻量)之胤,驿代贞贤,自唐暨晋。
明哲迭兴,忠能继俊,在洛云居,徂扬岳镇。
氛鲸兴虐,金历道亡,于昭我祖,违难来翔。
位班鼎列,朝望斯光,显显懿考,奉构腰璜。
依仁挺信,据德摽明,纽龟出守,入赞台衡。
惠沾千里,道懋槐庭,清风遥被,徽音远盈。
曰登农贰,播稼是司,巍巍高廪,礼教将怡。
边城俟捍,戎氓伫治,秉旄肃命,董牧宣威。
方叔克壮,燕奭遐龄,庶乘和其必寿,泣信顺而徂倾,攀号兮罔诉,摧裂兮崩声,铭遣德兮心已糜,刊泉石兮恸深扃。
夫人同郡高氏。
父允,侍中中书监司空咸阳文公(碑拓本。案,此石乾隆中出土,缺一角。其铭云:帝亻量之胤,亻量字难识,当是帝尧,借侥为之,侥又变作亻晁,从人从晁,此碑复误为亻量耳。)
荆州江州节表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六
周有掌节之职,汉有符节之令,所以子孙慷慨,忠肃勤王,无绝终古,有高前载。
臣自拥旄鹤塞,执兹龙节,幸逢银山自溢,玉烛调年。
虽免茂弘之讥,竟微辛毗之勇(《艺文类聚》六十八)
谥司马申诏至德四年 陈朝 · 陈叔宝
 出处:全陈文卷四
慎终追远,钦若旧则,阖棺定谥,抑乃前典。
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文始县开国伯申,忠肃在公,清正立己,治繁处约,投躯殉义。
朕任寄情深,方康庶绩,奄然化往,伤测于怀。
可赠侍中护军将军,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谥曰中,给朝服一具,衣一袭,克日举哀,丧事所须,随由资给(《陈书·司马申传》)
鲍子寿宝庆教授 宋末元初 · 方回
吾闻陈后山,两为彭城教。
先生新安人,历岁董卿□。
□□晚颍州,日与坡老乐。
君今实似之,往食邵阳稍。
□□□□□,□□□□□。
吾闻徐孝节教授山阳
其名闻于朝,其行高□□。
□□大书之,特褒宣德郎
君今讵止此,即日鹓鹭行。
□□□□□,□□□□□。
戊午秋七月,予泛洞庭湖
君山朝欲曙,武口日未□。
□□怒蛟龙,忠信堪支吾。
君胸有所挟,浮湘吊苍梧
□□□□□,□□□□□。
长沙十二县,东西湘江夹。
君才岳麓高,君心洞庭□。
□□古邵州,青灯萃儒帢。
循循善诱人,不必剑□□。
君往隶邵学,近接濂翁州。
君居长徽学,晦翁之故丘。
颜曾思生鲁,孟子生于邹。
君其邹鲁人,天畀邹鲁游。
司刑太常伯664年7月 初唐 · 骆宾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侧闻鲁泽祥麟。
希委质于宣父
吴坂逸骥
实长鸣于孙阳
是则所贵在乎见知。
所伸由乎知巳。
故雕其朴峄山有半死之桐。
赏其声柯亭无永枯之
伏惟太常伯公仪天耸搆。
横九霄而拓基。
浸地开源。
控四纪而疏派。
自赤文荐祉。
曲阜分帝子之灵。
紫气浮仙。
函谷诞真人之秀。
本支百代。
君子万年。
道叶神交。
黄石帝师之略。
德由天纵。
白星降王辅之精。
峰秀学山。
列三坟而仰止。
澜清笔海。
委四渎以朝宗。
登小鲁之岩。
辨练光于曳马。
临大吴之国。
识宝气于连牛
垂秋实于谈丛。
绚春花于词苑。
辩河飞箭。
激流翻白马之津。
文江散珠。
圆波漱骊龙之穴。
是用德茂麟趾。
削桐叶以分圭。
道焕鹤池。
桃花而曳绶。
既而揆留皇鉴。
忠简帝心。
奉职春宫。
烁离光于青殿。
代工天府
明台曜于紫宸
综理元风。
燮调元气。
含辉礼乐。
皎爱日以流光。
毓彩文昌。
映德星而开照。
若乃识度宏远。
器宇疏通。
明允笃诚。
盛业隆于后土。
惠和忠肃
元功格于上天。
伊陟谢其缉熙。
巫咸惭其保乂。
举才应器。
与士无私。
水镜澄花。
炫金波于灵府。
冰壶彻鉴。
朗玉烛于神机。
邓攸莫际其澜。
卢毓罕窥其术。
故使妍媸各安其分。
轻重不失其权。
五教克敷。
百揆时叙。
折冲千里
鲁连谈笑之工。
师表一时。
郭泰人伦之
加以分庭让士。
虚席礼贤
片善经心。
仲宣于蔡席。
一言合道。
接然明于郑阶。
某蓬芦布衣。
绳枢韦带。
自弱龄植操
本谢声名。
中年誓心。
不期闻达。
上则执鞭为士。
王庭希干禄之荣。
次则捧檄入官。
私室庶代耕之愿。
然而忠不闻于十室。
学无专于一经。
退异善藏。
进殊巧宦。
抟羊角而高翥。
浩若无津。
附骥尾以上驰。
邈焉难托。
实欲投竿垂饵。
晦名迹于渭滨
抱瓮灌园
绝机心于汉渚。
幸属乾坤贞观。
乌兔光华。
嵩山动万岁之声。
德水应千年之色。
虽无为光宅。
欣预比屋之封。
而有道贱贫。
耻作归田之赋。
于是朅来瓮牖。
利见金门。
帝乡以望云。
长安而就日。
美芹之愿。
徒有献于至尊。
蟠木之姿。
谁为容于左右。
明公决几成务。
论道经邦。
一顾之隆。
骀足逾于仙骥。
片言之重。
鱼目轶于灵蛇。
庶望顾兔离箕。
动薰风于舜海。
从龙润础。
霈甘泽于尧云。
则脍馀之鱼。
希振鳞于吴水
膳后之豕。
翻化龟于鲁津。
拜伏阶墀。
增惧木谷。
谨启。
洛州荥阳县头陀逸僧识法师上颂圣主中兴得贤令卢公清德文 初唐 · 刘穆之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
粤允矣。于昭圣唐。天子中兴。拓迹开统。乃建皇极。握乾符。驱驾百灵。总齐万类。贵与天乎比寿。富与地乎侔资。日月回薄。以淑清告象。阴阳变通。以乐和乘气。龙不隐德。凤不潜灵。怀生之徒。根著之物。咸遂其性。固能使河海静默。宇宙文明。旧物维新。昌图启旦。大定礼乐。戢藏干戈。人学而还淳。刑措而不用。覆焘之恩溥。生育之理足。于是邑老田父。击壤而歌。张掖而舞。顾而为颂曰。康哉堂哉。乃圣乃神。代有非常之主。必有非常之臣。非常者。所谓殊尤杰出。与时偕运。则我贤令卢公其人焉。古曰圣主得贤臣。今见之矣。百里令长。亲人之要者也。烦剧所钟。贤良是责。故有四科堂室。孔甫称乎冉求三国股肱。赵武知乎邢伯。应星雷而镇风雨。类父母而若神明。郑产之开喻获禽。鲁恭之垂仁及兽。循声流于简牍。良政在于歌谣。斯焉取斯。之子之远。若乃张英风于上国。宣懿范于中都。允升大猷。厥有成绩。休光终不圉。盛德莫与京。观其化焉。则卢公之心可知矣。公名正道。字真直范阳人。昔元年景辰。上帝甄其九万。正月甲子。太公课其八百。汉祖以同日相爱。利建藩维。魏祖以馀风可嘉。聿推桢干。或清虚而循礼典。早识张华。或文思而发诗书。深知越石。曾祖昌衡。金州刺史仪同三司太子左庶子。风神澹雅。经史该博。宣六察而驰熊轼。翊三善而列凤条。德为人表。行为士则。祖宝素。晋州别驾。有礼有法。于纪于纲。得管辂之清谈。发王祥之雅咏。考安寿。皇朝朝散大夫襄州司马绵州长史。兰芬紫。月鉴霜明。珠皋则洗帻擅奇。玉垒则题舆缉化。公五行秀气。五色淳光。忠肃恭懿以立身。孝敬温良以行已。涵珠孕璧。悬阚泽之高名。舞吟松。动嵇康之逸韵。文史足用。方朔之言有徵。器宇难量。叔则之才可觌。解褐调为冀州信都县主簿。转绛州太平县。长河之间。彼汾之曲。朱钩理剧。黄绶安卑。鸿渐于磐。莺迁于木。敕授陕州司士参军。又改汴州浚仪县令。佐襜帷于陕服。式允清严。绾铜墨于梁城。克敷恩信。我皇绍膺丕业。嗣守珍期。明一之徽号聿崇。凡百之荣阶式叙。神龙元年。制加朝散大夫。随班例也。居无何。制为洛州新安县。又改荥阳县。尔其索亭旧邑。荥泽奥区。郊连北制。地按东里。上躔鹑火。旁控龙泉。神州则带河溯洛。洪漕则通江达海。五方云凑。公骤私奔。百族星稠。邀时射利。盘根错节。允属于升卿。先教后刑。必推于季子。公下凫舄。用牛刀。承天理人。以居其职。尊五屏四。以制其范。开道途焉。设堤防焉。陈之以礼乐。导之以德义。柔嘉。恤孤寡。去末返本。利用厚生。至为济济庠塾。莘莘冠履。王涣之劝率佐吏范宁之惠养生徒。人识廉让之仪。家行俎豆之礼。其崇学有如此者。龙鳞促务。马骨攘灾。就穑占于五星。纳稼详于十月子奇之铸器。童恢之易牛。其劝农有如此者。持宽济猛。以礼代刑。两造尽其根源。五听穷其词色。穿窬自息。请托不行。归遇腊之囚。原复雠之罪。桴鼓罕施于道路。桎梏无用于狴牢。其政令有如此者。貌年巡户。定赋徵徭。情伪必探。高卑咸若。心同悬镜。自辨妍蚩。手类持衡。不差轻重。其平直有如此者。果行育德。循巳正身。徐邈之有常。石奋之无润。冰壶载洁。尘甑自空。其清白有如此者。入其境则田畴自垦。草莱尽辟。此恭敬以信。故其人尽力也。入其邑则墙屋甚完。树木甚茂。此忠信以宽。故其人不偷也。至其庭府。吏甚清明。诸下用命。此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可谓季路为宰。复在于斯。任人以逸。从谏如流。耳目平而心气和。四肢全而百工理。父事三人以教孝。兄事五人以教悌。可谓子贱为宰。复在于斯。以得良吏之要津。行古人之至道。顷者年谷不登。时雨未降。圣皇减太官之膳。出幽圄之囚。是歌云汉之诗。式备山川之祷。恐一物之失所。虑百姓之阻饥。徙有之无。遂起汛舟之役。赈贫救乏。爰行发廪之施。公上祗元泽。下罄丹诚。家到户至。裒多益寡。优之柔之。抚之育之。里咏途歌。人安俗泰。虽云行载沐。旋符以夜之期。而风教特隆。寔之德。导扬庶美。字育偫氓。惠化所以周洽。风流所以藉甚。岂直王谭在职。时叟号其无双。张既临官。京辅称其第一而巳。河南道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以政术尤异奏闻。使乎使乎。得其人矣。是知韩棱之飞章已奏。徵入有期。焦贡之行雨载驰。愿留难遂。丞马据主簿伯宗尉高贲司马昭道等。并千将重宝。新甫贞柯。道可济时。位不充量。溟海即鲲鹏所化。枳棘非鸾凤所栖。翊赞多方。声华有裕。望逸骥而将远。抚留犊以增伤。孤我德而无邻。劳我思而无极。爰有等慈寺头陀逸僧识法师俗姓桑氏。汉丞相之后秀也。天禀聪伟。而俊奇。发愿为国。敬造阿弥陀石碑像。并颂圣德。及铸神钟。乡人前巴州曾□县尉刘虔录事王虔福常守一佐史里正等。或簪缨著族。夙劳州郡之班。或仁义在躬。暂屈乡闾之任。耕田凿井。遭圣主之休明。孝道忠规。受君子之名教。以为叫丹阍而一借。未达由衷。树翠碣而长悬。方存相质。惠我无疆之。徽烈允光。思君不乐之情。德音何已。殷沟作颂。文在兹乎。其词曰。
大地山河,中天朝市。
玉帛万国,子男百里。
惟索之亭,惟京之水。
膴膴原隰,森森□梓(其一)(一章)

粤兹抚字,须彼仁贤。
俗之化者,君之宰焉。
操我利器,亨我小鲜。
闻歌下邑,舞洽重泉(其二)(二章)

其政不严,其仪不忒。
秩秩诗礼,光光道德。
爰务耕桑,罕施徽纆。
无偏无党,有典有则(其三)(三章)

琴鸣宓贱,花发潘仁
俸惟计日,甑乃生尘。
视人如子,临事若神。
秋鹰坐化,瑞雉行驯(其四)(四章)

自冬徂春,密云不雨。
曲降丝綍,载倾敖庾。
沐兰奠,救病济窭。
旋感月离,方期岁取(其五)(五章)

祝良何德,汲黯何功。
达望千载,宁踰一同。
既流膏雨,克播循风。
声闻于外,化协于中(其六)(六章)

凤使载扬,骥途攸展。
芳菊无绝,甘棠勿剪。
式纪清芬,爰凭翠篆。
歌咏不足,聊称其善(其七)(七章)

中书令汾阴薛振行状685年4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高祖德。
魏给事中黄门侍郎史中尉散骑常侍直閤辅国将军齐州刺史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华州刺史
谥曰简懿
曾祖孝通
魏中书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关西道大行台右丞太守汾阴侯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齐郑二州刺史
祖道衡。
齐中书黄门侍郎
吏部史二侍郎上开府仪同三司陵邛潘襄四州刺史襄州总管司大夫
皇朝赠上开府临河县开国公
父收。
皇朝上开府兼陜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天策上将军记室参军文学馆学士上柱国汾阴县开国男
定州刺史太常寺卿
谥曰献
河东郡汾阴县薛振年六十二字元超状。
昔者唐尧之协和万邦也。
有若四岳之敬顺昊天。
历象日月。
虞舜慎徽五典也。
有若八元之忠肃恭懿
宣慈惠和
夏禹之分别九州也。
有若咎繇之谟明弼谐。
允迪厥德。
殷汤之南征北怨也。
有若伊尹之格于皇天。
姬文之受命作周也。
有若虢叔之闻于上帝。
自唐虞而列考。
及秦汉而无讥。
元首必藉于股肱。
方隆太平之化。
贤者必待于明主。
克致崇高之业。
若夫骖驾六龙。
驱驰七圣。
斟酌元气。
财成天道者
其惟圣人乎。
宏阐大猷。
发挥神化。
匡正八极。
阜成兆人。
其惟良宰乎。
大唐之建国也。
粤若神尧
明扬侧陋。
文王叶于朕卜。
迎太公于渭水。
高宗求于朕梦。
良弼于傅岩。
若岁大旱以为霖雨
济巨川以为舟楫者也。
公含天地之间气。
依日月之末光
能备九德。
兼资百行。
探赜索隐。
极深研几
龆龀之际。
羞言霸道。
词赋之间。
成王佐。
年六岁袭爵汾阴男
十一太宗召见。
宏文馆读书。
十六为神尧皇帝挽郎
十九尚和静县
高宗升储之日也。
敕公为太子通事舍人
二十二除太子舍人
高宗践位。
诏迁朝散大夫
给事中
年二十六。
寻拜中书舍人宏文馆学士
三十二丁太夫人忧去职。
起为黄门侍郎
固辞不许。
修东殿新书毕。
进爵为侯。
公毁瘠过礼。
多不视事。
出为饶州刺史
上梦公。
徵为右成务。
四十复为东台侍郎
是岁也。
李义府于邛笮。
旧制流人禁乘马。
公为之言。
左迁简州刺史
岁馀。
上官仪伏诛。
词翰往来。
徙居越巂
五十三赦还。
正谏大夫
五十四迁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太子左庶子
五十九迁中书令
车驾幸洛阳
诏公兼户部尚书
皇太子居守
俄以风疾不视事。
高宗崩。
舆疾往成都
抗表辞位。
至于再至于三。
诏加金紫光禄大夫
仍听致仕。
光宅元年季冬旁死魄
薨于洛阳丰财里之私第。
呜乎哀哉。
公地藉膏腴。
姻连戚里。
鼎湖长往。
拜卿子而为郎。
金榜洞开。
徵列侯而尚主。
遂乃弹冠筮仕。
策名委质。
天门画阙
攀凤翼于紫宸
凡升右辖者一年。
外台者两郡。
四迁门下。
二入中书
用能燮理我阴阳。
经纬我天地。
盐梅我宝鼎
梁栋我宸极。
理百官而察万人。
平邦国而和上下。
借如风后天老。
左右轩皇。
萧何曹参
谋猷汉室。
未有一心事主四十馀年。
两宫而出入。
三台而陟降。
合其道也。
大壑纵其鲲鹏。
遇其时也。
名山出其云雨。
功成辅弼。
德迈几深。
星象不愆。
方践中台之位。
山川并走。
竟游东岱之魂。
天不慭遗。
民将安仰。
越翼日。
诏赠光禄大夫使持节都督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
馀如故。
赐物四百段。
米粟四百石。
东园秘器凶事。
给仪仗至墓所往还。
司宾卿监护。
玺书吊祭。
别降中使赐敛衣一袭。
杂物百段。
又诏陪葬乾陵
依故事也。
公袭封之年也。
受左传于同郡韩文汪。
天王河阳
乃废书而叹曰。
周朝岂无良相。
得以臣召君。
文汪异焉。
神尧皇帝婕妤河东郡夫人
公之姑也。
每侍高祖词翰
高祖尝顾曰。
不见婕妤侄数日。
便谓社稷不安。
其见重如此。
上幸温泉射猛兽。
公奏疏极谏。
上深纳焉。
后因闲居谓公曰。
我昔在春宫。
与卿俱少壮。
光阴倏忽。
已三十年。
往日贤臣良将。
索然俱尽。
我与卿白首相见。
卿历观书传。
君臣共终白首者几人。
我观卿大怜我。
我亦记卿深。
公呜咽稽首谢曰。
先臣早参麾盖。
文皇委之以心膂。
臣又多幸。
天皇任之以股肱。
誓期杀身报国。
致一人于尧舜
伏愿天皇遵黄老之术。
养生卫寿。
则天下幸甚。
赐金二百镒。
公有事君之节也。
不亦忠乎。
每读孝子忠臣传。
未尝不慷慨流涕。
以为帝舜非孝子。
朱云非忠臣。
客有讥之者。
公曰。
宁有扬君父之过。
称忠孝哉。
太夫人薨。
公每哭呕血。
杖而后起。
上见公柴毁
泣曰。
朕遂不识卿。
卿事朕。
君父一致。
遂至于灭性。
可谓孝乎。
中书省有一磐石。
内史府君常踞而草诏。
及公挥翰跃鳞。
每见此石。
未尝不泫然流涕。
公有至性之道也。
不亦孝乎。
其年修晋史。
笔削之美。
为当时最。
孝敬崩。
诏公为哀册。
上幸九成宫
皇太子行在所
置酒别殿。
享王公以下。
太子英王侍。
皇帝酒酒酣。
公献寿曰。
天皇合易象。
乾将三男震坎艮。
今日是也。
上大悦。
百官舞蹈称万岁。
赐杂物百段。
银镂钟一枚。
吐蕃不庭。
英王元帅
总戎西讨。
公赋西征诗一首。
上称善。
嗟叹者久之。
因代英王属和。
御笔缮写。
朝以为荣。
公有属词之美也。
不亦文乎。
黄门侍郎上疏荐高智周任希古郭正一王义方顾彻孟利贞等。
后皆有重名。
历登清贯。
及兼左庶子
又表郑祖元沈伯仪贺觊邓元捷颜强学崔融等十人为学士
天下服其知人。
公为右成务。
封禅书平夷策。
上深纳焉。
或有抵罪者。
同类数百。
经赦令。
狱官评经年不决。
竟以死论。
公上疏陈其滥。
诏百寮廷议。
狱官及诸宰臣未有所决。
公酬对如响。
众咸服焉。
上叹息曰。
几令我杀无辜之人。
百寮莫不震惧。
又上疏陈请备塞垣。
未几而匈奴背诞。
公有神通之鉴也。
不亦明乎。
仪表魁杰。
鬓眉若画。
身长七尺四寸。
望之俨然。
喜愠不形于色。
虽至于近习左右。
胥徒仆妾。
莫不待之以礼。
公有行已之方也。
不亦恭乎。
饶州六年。
以仁明驭下。
鄱阳北冈上。
忽生芝草一株。
郡人以为善政所感。
共起一舍。
号曰芝亭
因立碑颂德。
公有驭人之术也。
不亦惠乎。
在邛都十馀载。
沈研易象。
韦编三绝
赋诗纵酒。
以乐当年。
有醉后集三卷行于世。
公有和之德也。
不亦康乎。
上初览万几。
公上疏论社稷安危。
君臣得失。
上大惊。
即日召见。
不觉膝之前席。
叹曰。
览卿疏。
若暗室而天光。
临明镜而睹万象。
此后宠遇日隆。
每军国大事。
参谋帷幄。
中书独掌机务者五年。
出纳帝命。
口占数百。
上曰。
使卿长在中书
一夔足矣。
大驾东巡。
诏公骖乘。
上曰。
朕之留卿。
若去一目。
若断一臂。
关西事重。
一以委卿。
因赐物百段。
公有社稷之勋也。
不亦重乎。
若夫有官功者赐其官族
有大行者受其大名
公叔列国之陪臣。
社稷。
黔娄匹夫之介节。
不忘仁义。
古今以为通训
书籍以为美谈。
况乎辅佐明主。
宁济天下。
生死无二。
始终若一。
业高于六相。
道贯于五臣。
其生也荣。
同心比于周召。
其死也哀。
陪葬均于卫霍。
岂使易名之典。
不及于会同。
赐谥之文。
不传于终古。
门生故吏。
愿述德音。
博士礼官
伫闻清议。
是则钟繇之策。
降于皇魏之年。
王导之疏。
寝于中兴之日。
谨状。
垂拱元年四月四日
中书令汾阳公功曹姓名谨状文昌台考功
窃闻生为贵臣。
车服昭其令德。
死而不朽。
谥号光其大名
今谨桉故府主中书令汾阴公赠秦州都督薛元超
以王佐之才。
逢太平之会。
抚绥万国。
康济兆人。
力牧辅轩皇。
未为尽善。
皋陶大禹
犹有惭德。
名遂身退。
生荣死哀。
羽父之请鲁君。
抑惟旧典。
卫侯之谥文子
庶几前列。
谨上。
从弟去盈墓志铭679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古者皇帝轩辕氏没。帝喾高辛氏作。
幼而徇齐。长而敦敏。
则天下之人用其教者百年。忠肃恭懿
宣慈惠和则天下之人谓之才者八子。
赤乌流而白鱼跃。有周武之兴王。
彤弓一而卢矢千。有晋文之启霸。
隐公逊位。哀侯失国。
而文之昭也。武之穆也。
司徒为五教之官。有社稷焉。
有黎人焉。丞相临万几之职。
崤函鼎盛。赫奕于朱轮。
河洛台阶。昭彰于白玉。
积善馀庆。信而有徵。
国子进士杨去盈。字流谦
宏农华阴人也。曾祖讳初
周大将军宗正卿常州刺史顺阳公。
皇朝左光禄大夫华山郡开国公食邑本乡二千五百户。
唐虞之稷契。魏晋之裴王。
晏婴可以事百君。皋陶为之谟九德。
麾盖兵马。人知牧伯之尊。
名山大川。地积公侯之气。
王考讳安。伪郑王充遥授二十八将。
封鄫国公。寻谋归顺。
所害。皇朝赠大将军
旌忠烈也。陶谦雅尚。
祖逖雄心。会天子之蒙尘。
见诸侯之释位。虽陈平去就。
潜怀仗剑之谋。而石勒凶残。
遂及推墙之祸。父某。
润州句容遂州长江县令朝散大夫邓州司马。文武兼备。
清明在躬。人无间言。
位不充量。四方取则。
孔宣父之践中都。百里非才。
庞士元之登别驾。若夫庭生玉树。
身带金镮。有卫玠之风神。
张良之容貌。蒋琬之讥盛允。
责在司空陈蕃之对薛勤。
志清天下。观其昏定晨省
立身扬名。怪草蔚其休徵。
神鱼会其冥感。庄公独叹。
颍叔之纯深。有道相推。
茅容之尽礼。则闺门雍穆。
以孝闻也。辅仁会友。
合志同方。晏平仲之善交。
鲍叔牙之知我。张堪死日。
妻子唯托于朱晖刘惔生平。
风月每思于元度。则朋友之德。
若兰芬也。朱穆好学。
终日忘餐。谯周研精
欣然独笑。张华四海之内。
若指诸掌。班固百家之言。
无不穷究。钩深致远。
悦邱坟也。八音繁会。
五色章明。动天地而感鬼神。
序人伦而成孝敬。阳台并作。
楚襄王赐云梦之田。上林同时。
汉武帝尚书之笔。则琼敷玉藻。
未足多也。自摄齐东序
撰杖西胶。唯宰我之能言。
颜回之有德。成如麟角。
道尊于璧水之前。翼若鸿毛。
俯拾于金门之下。方将咫尺宣室。
扈从明庭。申贾谊之忠谠。
扬雄之规谏。豫章七载。
擢修干而耸长条。有鸟三年。
搏积风而运沧海。岂期数有迍否
天无皂白。苗而不秀。
秀而不实。盖有是夫。
古人有言。没而不朽者。
此之谓也。春秋二十有六。
上元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殁于京师胜业里。
呜乎哀哉。至仪凤四年十二月二日
归葬于华阴之某原。不忘本也。
山河郁郁。苍苍。
骨肉闭兮归后土。魂魄游兮思故乡。
三荆摇落。五都悲凉。
痛门户之无主。悼人琴之两忘。
呜乎哀哉。铭曰。
高掌远蹠。浊泾清渭。
天子诸侯。司空太尉
星辰鼓舞。山泽通气。
道在者尊。德成为贵。
贾家三虎。伟节最怒。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剑光冲斗。璧气浮江。
据于道德。闻于家邦。
子之承亲。温席扇枕。
子之友悌。同舆共寝。
朝歌不入。盗泉不饮。
垂露崩云。繁纮缛锦。
明经太学。射策鸿都。
扬名天子。高揖司徒
鳞翮将运。波涛不虞。
子之丧也。良可悲夫。
瞻望不及。伫立以泣。
唯见黄埃。心伤以摧。
踯躅兮徘徊。呜乎兮哀哉。
长夜漫漫何时旦。魂兮魂兮归去来
赵州陶令李怀仁德政碑 唐 · 张嘉贞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九
夫缉懿德以升荣。必凝范于金册。
总徽图而阐化。亦昭茂于丹青。
将以矫弊翻讹。匡风正物。
求诸曩烈。良宰况乎。
辰枢委曜。载诞宗英。
屈市立之重。就烹鲜之任。
而能立心政术。克著清猷。
吞贾郑于胸怀。顾周韩于掌握。
信可以腾芬琬炎。垂范将来者焉。
君讳怀仁。字即□陇西狄道人
代祖元皇帝曾孙。太宗文皇帝之族子也。
自黄轩御历。元帝垂时。
竦琼构于绵代。涣瑶原于遥祀。
月魄凝祥。庭坚之德斯迈。
星精委贶。伯阳之道攸高。
灵变所钟。神功乃畅。
抚偫材而赞统。允叶龙图
敦九族以垂风。载光麟趾。
华宗景冑。可得称乎。
亡祖湛。北宫之德虽厚。
西嶛之老不借。父义。
持节丹松商恒四州长史使持节都督丹州松州商州恒州等州诸军事恒州刺史。徵拜宗正卿
左骁卫大将军上柱国陇西郡公。英姿凤峙。
逸概鸿骞。行不恒物。
言必以信。出总六条。
入参九棘。戎机斯要。
载奉钩陈。忠肃之诚。
见称循警。君商岑荐祉。
渭川澄祜。禀灵和之气。
挺韶茂之姿。始自褓辰。
已见克岐之美。迨乎丱日。
更标通理之称。盖亦犹同山之羽。
光彰五色。渥水之驹。
早闻千里。丰池孕宝。
紫气遥浮。楚岫衔珍。
白虹孤映。若乃韫器清朗。
植性温严。磨而弗磷。
挠而不浊。忠孝之道。
无待伈成。仁义之方。
率由斯至。虽联华帝室。
毓质景门。而乃谦恭肃虑。
若在冰谷。不宣骄而傲物。
岂恃贵以誇时。言则循宪。
动必由礼。幼而聪敏。
备览偫籍。偃书林而敛实。
漱词河而吐润。贞观元年
承隐太子为息。其后降封陈留县开国公
食邑一千户。锡社分茅。
乃遵周册。誓河疏邑。
爰依汉典。爵穷上等。
名贯通侯。发以声明。
纪之文物。朝廷以今之长吏
古之诸侯。任总一同。
寄深百里。况全赵之地。
是曰大邦。鸣弦轨俗。
实资良彦。永徽元年
以宗室子弟敕授朝议郎。行瘿陶县令
晋称杨国曰瘿遥。
近控槐川。旁通寖水。
封城旧址。即带常山
历郡故基。还分钜鹿
赵肃王之子。美化犹传。
广川国之裔。清规未远。
君乘轻涖境。经饷升职。
宏制锦之术。取棼丝之义。
不言而教。道德齐礼。
法令为师。胜残去杀。
而以为政之本。学校居先。
阜俗之原。耕桑是务。
于是敦励乡党。黉塾俱开。
课租农时。田畴尽辟。
子衿之侣。远同洙泗。
岁取之积。近辟京坻。
至于弃业游手。探丸之客。
剥鼓之酋。咸仰仁明。
变其浇悍。市无窃盗。
路多悬宝。鸣桴既静。
犴狱恒空。弹弦跕屣之家。
复遵贞道。剽夺椎埋之竖。
更同醇懿。若夫孤老疾恙。
茕嫠穷竭。烟火不举。
资费靡依。亲劝富豪。
均为周赡。衣食毕继。
咸无冻馁。徭赋赒恤。
断自经怀。揣其轻重。
量其远迩。牵而弗扰。
劳而靡怨。而以士女攸居。
郛邑为重。商旅所凑。
阛阓斯切。而地惟卤湿。
垣巷多毁。农事之馀。
渐劝营构。修衢矢直。
列肆星罗。崇墉掩蔼。
飞甍隐耀。通渠亘陌。
长堤丛阴。百姓相驩。
靡弗赖。亦犹赍
无烦堂邑(阙二字下阙)疏原。有济荣阳之俗。
□阿之功既峻。无□之政为优。
较而言焉。我亦奚愧。
界内有狸乳鼠麦秀□歧暴兽成狸。徒彰昔美。
两歧兴瑞。空结前谣。
未有乳字之奇。麰㯋之异。
超今绝古。掩牒韬图。
虽天降休祥。本符昌历。
然产于县境。良由善政。
不有圣朝。孰任明宰。
不有嘉应。何表能官。
岂若祥靡变质。独纪瑕邱之化。
祯禾擢秀。空显中牟之德。
逮于今兹。彼固非美。
合县道俗等。道存名教。
情据典律。咸栖幕府
并浴儒津。以为盛德必彰。
既形之于舞咏。徽风载洽。
亦播之于弦管。言武城之小善。
尚著歌谣。董须昌之微功。
犹勘碑颂。况我君英规允畅。
惠化旁流。道轶翁卿
仁迹涉□焉可使丹书靡纪。翠碣无闻者乎。
吏部侍郎元公 初唐 · 崔湜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良玉吐曜。
非媚荆人之斲。
幽兰怀芳。
岂珍楚客之奏。
若夫克抱厥德。
不揭其明。
四海顺风以宏道
万乘渴日而致用。
见于元公矣。
公讳希声。
字某
河南洛阳人也。
颛顼之裔。
十三代祖魏昭成帝
勋格皇天。
惠孚庶物。
骏启灵命。
大昌于后。
故我曾大父尚书左丞宏。
尊贤爱人。
开物成务。
我大父隋南郡司法义恭。
礼乐是蹈。
诗书是好。
我皇考黄州刺史孝节
政以礼成。
名以德举。
奕代集礼。
以洎于公。
公含真蕴灵。
幼有成量。
承颜善对。
实谭实吁。
母氏鞠育。
备于典训。
三岁便善草隶书。
客有闻而谬之者。
公援毫立就。
动有楷则。
故当时目曰神童焉。
七岁属文。
邈有高致。
十四通五经大旨。
百家之言。
先儒未谕。
一览冰释
四方儒墨之士。
由是向风矣。
雅尚冲漠。
脱落人事。
鼎钟黼黻
罔汨其志。
妙于鼓琴。
尤工幽居绿水之操。
常抵傲纵恣。
不求闻达。
通理
以其声华太高。
谕其从事
不得已举进士
相州内黄主簿
临下以。
人用宜之。
黄州府薨。
浃旬不怠。
期而不懈。
至性之酷。
异类同伤。
于是昆弟胥命。
累互勉。
负畚荷锸。
躬自成坟。
故族称元氏之孝。
服阕。
调补校书郎
右金吾兵曹万年主簿
公之始至万年也。
河洛肇基于天邑。
崤函分守于懿亲。
国公武攸望。
地在维翰。
寄深镇抚
以公文吏之美。
佥为判官
凡有笺疏。
皆自公出。
朝廷嘉焉。
徵拜司礼博士
则天大圣皇后万几之馀。
属想经籍。
思欲撮偫书之要。
成一家之美。
广集文儒。
以笔以削。
目为三教珠英。
盖一千二百卷。
公首膺嘉命。
议者荣之。
书成。
克厌帝旨。
太子文学主客考功员外
赏勤也。
皇帝缵膺大业。
中书舍人
是时天地初复。
中外多务。
章奏交驰。
文诰叠委。
公操斧则伐。
悬衡不欺。
至于献纳。
多所施用。
然而不乐处烦。
屡乞外补。
上优而不许。
太常少卿
无何。
吏部缺。
公虽虬蟠不奋。
欲固其节。
而鹤鸣有闻。
终迫其用。
乃拜吏部侍郎
实能考才施以谂所立。
振幽滞以器所用。
而能通。
清而不介。
轮桷毕举。
众论休之。
天锡不永。
清羸遘疾。
春秋四十有六。
景龙元年某月。
终于某。
天子悼焉。
赙以粟帛含襚之事。
即以景龙三年某月。
归葬于某。
礼也。
懿交昵友。
平生词赋之客。
聚泣而评曰。
公事寡嫂抚孤侄以义闻。
居闺门接昆弟以礼著。
黄州之酷。
昭其行也。
鄎国之徵。
表其才也。
太常之举。
见其高也。
吏部之佥。
彰其用也。
况乎体道之要。
心无疵瑕。
包身之防。
口绝臧否。
非夫全德具美。
自天离祉。
曷能臻此。
君子患道之不立。
不患寿之不永。
公道行矣。
奚其多伤而已哉。
有文集三十卷。
行于世。
嗣子寄。
童龀之子。
婴儿之慕。
夫人李氏。
亳州刺史某之女。
主客郎中禺之从父妹也。
华首丧天。
帷堂哭昼。
藐视孤疚。
哀感草木。
托词于我故人。
庶以纪百代之盛。
余与公一遇相得。
二纪同游。
联光粉闱。
接袂华禁。
容范之好。
宛犹在目。
宴谑之言。
未忘于耳。
追慨畴曩。
援毫涕集。
公执交兵部侍郎南阳张说
吏部侍郎范阳卢藏用
当代英秀。
文华冠时。
而卢兼有临池之妙。
张述铭。
卢篆石。
天下称是碑有二美焉。
特进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夏州都督康公神道碑铭766年2月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竭诚奉主之谓忠。率义忘躬之谓勇。
忠勇不犯。则名登于明堂。
子仕教忠之谓义。战阵能勇之谓孝。
孝慈有裕。则道存乎方册。
兼此四者。其惟清河公之族乎。
公讳阿义屈达干。姓康氏
柳城人。其先世为北蕃十二姓之贵种。
曾祖颉利部落都督。祖染可汗驸马都知兵马使
颉利发墨啜可汗卫衙官知部落都督。皆有功烈。
称于北陲。公即衙官之子也。
正直忠鲠。以信行闻。
为国人所敬。长于谋略。
工骑射。其弓十钧。
年二十三。为阿史那颉佚施默啜等九可汗宰相
秉心颛一。立言无二。
不吐刚以茹柔。必蹈道而履义。
可汗每有过失。未尝不极言切谏。
蕃落中重焉。以比国家之丞相宋璟
默啜拔悉密时勤尝擎药弑可汗。公窃而藏之。
密持示默啜默啜大怒。
将诛之。公以为请。
但令归于部落。默啜知公至忠。
繇是益加亲信。同列四人。
莫与公比。其后公以孤直。
屡见疑谮。遂请退归。
可汗察公非罪。寻复追为宰相
先是毗伽可汗小杀。为其大臣梅录啜所毒。
小杀觉之。尽灭其党。
既卒。国人立其子伊然可汗。
无何病卒。又立其弟登利可汗。
华言登利。犹果报也。
其母暾欲谷之女。与其小臣饫斯达干预国政。
登利从叔父因左杀右杀。东西分掌其兵马。
登利与其母诱斩西杀。尽并其众。
左杀惧及。乃攻杀登利。
自立为乌苏米施可汗。拔悉密击败之。
脱身遁走。国中大乱。
天宝元年。公与四男及西杀妻子默啜之孙勃德支特勒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登利可汗女余烛公主及阿布思阿史德等部落五千馀帐。
并驼马羊牛二十馀万。款塞归朝。
方节度使王忠嗣具以上闻。秋八月至京师
元宗俾先谒太庙。仍于殿庭引见。
花萼楼以宴之。仍赋诗用纪其事。
拜公左威卫中郎将。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潜怀异图。
庶为已用。密奏公充部落都督
仍为其先锋使。公既不得已。
僶俛从之。四载以破契丹功迁右威卫将军
俄拜范阳经略副使五载又破契丹功居多。
左武卫大将军。仍充节度副使
元宗嘉之。玺书慰勉。
盈溢箧笥。十四载冬十一月九日甲子
安禄山范阳。公以天子有命。
陷身凶逆。举家见质。
自拔莫由。既至东归。
公泣血吁天。次于梦寐。
欲与诸子逃归国家。为贼邢州刺史康节所告。
遂被收系。傔奏被诛者二十馀人。
公之四子。各奔于外。
贼恐众情不安。贳之而后出。
至德二载。阖门二百馀口。
安庆绪胁至安阳。属今上为天下兵马元帅
统今尚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朔方之师。诸节度回纥之众。
东收二京。公率四子及孙侄等十馀人。
冒死南奔。至汲郡
为从者所告。家人歼焉。
二子殁野波英俊挺身行前。二子屈须弥施英玉持满殿后。
殁野波妻阿史那氏为公控马。登于西山
高平界。遇贼蔡希德
以精骑三百遮路邀击。殁野波英俊策马奔之。
杀四十馀人。生擒四人。
冬十有一月七日。投今上行营至焉。
先帝闻而嘉之。欲以开府仪同三司处公。
仍加实封。公固辞乃受。
因以为金吾大将军。加特进
封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三百户
策勋(阙十二字)卫大将军□□卿□□□射□□□□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殿前衙前射生兵马俄加上柱国姑臧县开国子殁野波云麾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射生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鸿胪卿上柱国殿前射生使清河郡开国公英俊等官秩各有差。因留公及屈须弥施英玉供奉射生。
以殁野波英俊勇冠三军。并令东随故太尉李光弼太原
邺郡瓦窑阵官军与安庆绪相逼。王思礼为其所败。
贼势既盛。太尉思礼相顾气索。
殁野波英俊勃然奋怒。遂直抵薄河。
当锋击之。杀获二千馀人。
贼众方退。太尉诸公睹而骇之。
赏杂䌽百匹。并以转分麾下。
一无所纳。三军欣羡焉。
殁野波居常谦谨。临事勇锐。
战则先锋。前无强敌。
捉生游奕。所向必摧。
节度之围安阳也。史思明悉众来救。
殁野波以十五骑过河逆击之。并马刺倒者数人。
生擒数十人。后击怀州
思明又自来救。䀜爽之际。
侵轶柴篱。殁野波领甲骑三十禦之。
贼军三千人。一时摧败。
真卿之弃平原也。殁野波为贼骑将
缓策不追。及闻渡河。
然始奔蹑。是以得脱于难。
平原人至今称之。英俊瞪视眈眈。
姿气雄果。发劲矢。
持大枪。嶷然万众之中。
左右驰突。无不辟易而退。
尝随太尉思明河阳。贼骁骑万馀。
于中阐城索斗将。莫敢应者。
英俊挺身奔击之。应枪落者二十馀人。
英俊被枪刺颊。贯喉而出。
摆首而去之。犹杀二人而还。
太尉壮焉。遂以从父兄子妻之。
故天下之言勇者。以殁野波英俊兄弟为称首。
广德元年。上幸陕州
公之诸子皆当扈从。公以体貌瑰硕。
难于举动。方与之死诀。
殁野波妻为公介马。扶奔华州
公虑不免。谓左右曰。
我若为贼所得。无累我儿子乎。
汝曹何不杀我。众人感惧。
叫然皆哭。遂竭力舁公。
至于行在。上深嗟赏之。
方极尊荣。以终宴喜。
上天不惠。以二年青龙甲辰冬十有一月二十日甲寅
感肺疾薨于上都胜业坊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五。
亲事左右。莫不剺面截耳以哭。
初淩霄之难。公实援立。
浐水之屯。公亲总统
上之反正。父子从焉。
帝畴厥功。遂有开府仪同三司夏州都督之赠。
夫人清河郡太夫人交河石氏。左卫中郎将珍之孙。
左金吾卫大将军三奴之女。温敏淑惠。
柔明端雅。有女师母仪之德。
克懋于家。不幸遘疾。
天宝十五载春三月八日。先公而薨。
永泰元年春二月十日壬申。与公合祔于万年县之长乐原。
礼也。呜呼。
公以沈果之姿。抗英威之志。
降精昴宿。炳粹天街。
忠肃表于生知。义勇形于造次。
属国家多难。沦胥以痡。
壮一心而来事我君。贯四时而不改柯叶。
义方恳到。相携于契阔之中。
臣节激昂。三见于危亡之际。
天子感焉。既受腹心之托。
禁旅资焉。俱列爪牙之地。
勋庸克茂。声问攸归。
丛䌽衣于玉帐之前。罗五戟于一门之内。
不其盛矣。昔萧相国举宗佐命。
金日磾叶珥貂。望古俦今。
可谓同德。其孤等穷人孺慕。
靡所寘哀。聿求不腆之辞。
庶播无疆之美。铭曰。
北方之强欤。十有二姓强哉矫。
部落之雄者。康执兵柄缅乎眇。
特进诞生兮。实登邦政德不扰。
暾女灭国兮。乌苏不竟愠偫小。
三滨九死兮。举族致命丹心皦。
一门万石兮。彰厥诚敬皇恩暸。
生为忠臣兮。后有馀庆其不夭。
家有孝子兮。严亲翊圣王之爪。
乃立丰碑兮。百代遗咏鸿名表。
忠孝之际兮。于斯为盛远图窅。
参政徐忠肃公宗仁挽诗 其一 宋末元初 · 刘将孙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养吾斋集卷五
从橐频忧治(原注咸淳左史,锋车急济时。
犹传相韩偓,竟莫返家羁。
歌断龙蛇尽,天长猿鹤衰。
并无一哀处,空复百年期。
参政徐忠肃公宗仁挽诗 其二 宋末元初 · 刘将孙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养吾斋集卷五
逃山或行遁,蹈海亦言然。
灰冷身为腊,湖平月尚悬(原注死于水火)
有冤藏极浦,无地禁新烟。
远愧生蜍志,归荣鲁仲连
参政徐忠肃公宗仁挽诗 其三 宋末元初 · 刘将孙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养吾斋集卷五
往往嫌迂阔,悠悠共乱亡。
忠公忠是谱(原注忠公梅野元杰其叔皆广信人节惠节相望。
玉表千人见,丹心百奏长。
翘材记觇矕,岁晏抚苍茫。
谢送碑启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宋景文集》卷五四
伏蒙以显功碑墨本二轴垂赐者。
天祐孝节,圣锡宝题。
惟先王之有终,冠元勋而独出。
必繇论撰,揭示方来。
执事仁明所根,负荷为重。
悉资杰笔,参镂翠珉。
奎钧上腾,自有恤功之念;
烝彝覆视,固无可愧之辞。
久庇末光,祗膺厚赐。
丹青在目,《韶濩》铿音。
冀资不朽之名,益炽无疆之祚。
感悚于是,敷述奚云。
许越王贞元孙女元真请祔葬临淮公珍以下四丧于旧茔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三
越王事迹。国史著明。
枉陷非辜。寻以洗雪。
其子珍。他事配流。
数代漂零。不还京国。
元真弱女。孝节卓然。
启护四丧。绵历万里。
况是近族。必可加恩。
行路犹或嗟称。朝廷固须恤助。
宗正寺京兆府与访越王坟墓报知。如不是陪陵。
任祔茔次卜葬。其葬事仍令京兆府接措。
必使备礼。葬毕。
元真如愿往京城。便配咸宜观安置。
上皇帝谢表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南阳集》卷二一
冒陈危恳,荐渎于慈帏;
申谕至怀,曲形于温诏。
顾虽非据,敢不钦承中谢。)
窃以裂土分茅,王公之盛典,拥旄被衮,将相之盛仪。
阶以明其有加,品以重其所视。
以至勋封赐之甚渥,盖出褒优爵,德齿之未尊,岂宜膺受?
而臣素非敏识,仅达幼仪。
躬定省于晨昏,未申孝节
谨诵弦于春夏,曷究善猷?
遽当异数之封崇,实惧微躬之陨越。
伏遇皇帝陛下,绍承景命,奄宅丕基。
睦九族之亲,用端风化;
厚诸侯之礼,以劝藩维。
在臣何功,亦此均宠?
臣敢不上勤养志,俯察放心?
引章绶之华,时思其称;
奉策书之戒,日见之行。
庶罔后羞,或图少报。
兵论 北宋 · 李廌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二、《济南集》卷六、《苏门六君子文粹》卷四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一
臣闻兵不可好,好兵者,嗜杀人者也;
战不可忘,忘战者,弃民者也。
臣尝原兵之理,我克敌,敌克我,要之各有相伤;
为民父母,奈何使民两自相伤,中道无罪而陨生哉!
万一正不获意,则权必用武乃济,然后哀矜怆恻而用之以犯难,难平即止,非复可玩。
此以杀止杀、以战去战之术也。
《司马法》曰:「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民也;
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民也;
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其民也」。
后之人君,岂恤是哉,争城则战矣,争地则战矣,争长则战矣,争利则战矣,小忿则战矣,违言则战矣。
代翕代张,代存代亡,民不加多,率以战死,独何辜哉!
今日暴原野之白骨,乃昔日暴原野白骨之子孙也。
人君当视人犹己,以己推人,则好战之心自平。
夫士卒之痛,思己之痛;
士卒之伤,思己之伤。
矢石在前,白刃在左右,法令在后,万死之间,幸于一生,其危心如何?
彼贵贱虽异位,而喜惧好恶之心无二,况复杀乎?
杀一人则父母妻子失所而无依者数人,或至于杀其子孙,则嗣续遂绝者。
夫推爱物之心,犹不忍暴殄天物,况人乎?
不战而屈人兵者,正慎于此。
故观《无衣》之诗,然后见兴师之情;
观《扬之水》之诗,然后见屯戍之思;
观《葛生》之诗,然后见战殁之感。
迨夫民日益寡,国日益削,力日益屈,财日益殚,于是恻然哀恫其前非殆矣。
主父偃曰:「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
岂特悔而已,祸亦随之。
夫三世为将,道家犹且忌之,况好兵之主乎?
故祸莫大乎好兵。
好兵之心有二:曰幸、曰侈。
孔子曰:「不仁者,不可以长处乐,不可以久处约」。
惟乐与约处之实难,自匹夫至于天下国家,其召祸之渐,均生于有馀、不足:有馀则侈心生,不足则幸心生。
幸心之祸在厥身,侈心之祸在子孙。
今夫国迫小而鲜长虑,财褊急而多妄计,贪而无谋,勇而无礼,惟试侥倖于一战。
万一偿志,于是乎幸心生矣。
幸心一生,故不量力,不度德,而所较非其敌;
志徒大,心徒劳,而所求非其道。
如卵投石,如指挠沸,自求危难,屠其城,屋其社,覆其宗,绝其嗣者,踵相及。
孟子所谓缘木求鱼,必无后灾;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后必有灾是也,不足为有天下者道。
若夫燕安閒暇,财丰力富,旁视四顾,无一不可,惟外事四夷,然后快意:于是侈心生矣。
侈心一生,故好大喜功,而不以生息元元为念;
穷兵黩武,惟以无战伐功为愧。
自求忧患,困役伤财,得寸损尺,怨满天地,而祸及子孙,众仲所谓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者是也。
前王既以此致凶咎,后王当以此为龟鉴。
古之好兵无功,而其主非贤者不足道;
好兵而贤且有功者,莫若汉孝武、唐太宗。
孝武席高祖、文、景之馀休,太仓有红腐之内府有贯朽之钱,故放心肆欲,玩兵耀武以事疆埸。
内则有期门羽林孤儿、佽飞骑士之兵,外则有六郡良家材官之士。
总节制以统军,则有卫将军之智;
提孤军以深噪,则有若霍骠骑之勇。
又有李广、程不识、苏建、贰师、安国、严助、李息、徐自、荀彘之徒,以帅偏师
杨仆、路博德、李蔡、王恢、李陵、李沮、公孙贺、公孙敖之徒,以将别部。
匈奴,救东瓯平南粤,诛昆邪,平西羌,伐朝鲜征大宛,乃置朔方、沧海、武威儋耳牂牁、乐浪等二十四郡,厥勋伟哉!
太宗以英雄神武,戡定祸难,以基王业。
偏裨小校至于为帝,大小战无虑累百,未尝挫衄;
有若李绩、李靖、柴绍、卫孝节、薛万之徒以平突厥
有若道宗、道彦、樊兴宗、段志玄、高甑生之徒以平吐谷浑,有若侯君集薛万均之徒以平高昌
有若李袭誉、李大亮之徒以平延陀;
有若牛进达之徒以平吐蕃
有若郭孝恪之徒以平焉耆;
有若李子和、齐善、张士贵、张德宝、上官怀仁之徒以平诸獠;
有若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之徒以平龟兹:邦国既底定,诸盗既剿绝,其馀勇故气,犹未肯宁,晚命马周、李绩、张俭、张亮为将,统十六总管之兵,复远驾辽海,征高丽,厥勋伟哉!
汉武、唐太宗之战功度越前世,所杀敌人固不可亿数,然士卒物故,亦以多矣。
故君子曰:戾太子父子、庶人承乾兄弟之衅,实由于此。
臣故曰:兵不可好,祸莫大于好兵。
好兵之祸,虽无近殃,必有远忧。
则慎用兵而重民命者,其得福必永矣。
或曰:子论兵而以好兵之祸为先,奈何为惊人主心,兵可去乎?
臣曰:知战可慎,民可爱,兵可暂而不可玩,祸可去,福可就,然后可以用兵矣。
《书》所谓知稼穑之难乃逸之意欤。
故曰:仁者爱人,恶人之害人;
义者循理,恶人之乱纪。
以兹为兵意,是乃仁术,又安可去。
太祖皇帝昭受昊天之成命,市不易肆,兵不血刃,与汉、唐百战以得天下,固已异道。
五宗相承,奉之以德,虽间用兵,兵出有名,未尝有汉、唐之侈心,则基福而远祸也,其已久矣。
陛下绍大统,继大烈,可垂拱无为,以天休。
然内宁必戒外,居安必虑危,必战不可忘,兵未可去。
战虽不可忘,念民命之可重;
兵虽未可去,念好兵之贻祸。
鉴视汉、唐之侈心,缉熙祖宗之多福,故有曰今太平可恃,四夷无虞,宜毁兵革、销锋镝者,自敝之论也,愿陛下勿听。
或有曰今太平有馀,四夷可讨除,宜兴师旅,辟土地,是招祸之论也,愿陛下勿听。
臣愿陛下妙选将帅,必求其良;
训练士马,必致其精;
谨烽堠,缮甲械,积刍粟,完城垒,以待四圉,不害中国之为强。
脱若婴吾宪,吾以逸待劳,以直待曲,真天子之兵也。
答辽国劝和西夏元符二年四月辛卯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九
载书藏府,固和好于万年
使节驰轺,达诚心于二国。
既永均于休戚,宜共嫉夫凶奸。
西夏之小邦,乃本朝之藩镇。
曲加封殖,俾获安完。
虽于北尝豫婚姻之亲,而在南全居臣子之分。
函容浸久,变诈多端。
爰自累岁以来,无复事上之礼。
赐以金缯而不已,加之封爵而愈骄。
杀掠吏民,围犯城邑。
推原罪恶,在所讨除。
聊饬边防,稍修武事,筑据要害,扼控奔冲。
辄于去岁之,复驱竭国之众,来攻近塞,凡涉两旬,自取死伤,数以万计。
粮尽力屈,众溃宵归。
更为诡诞之词,往求拯救之力。
狡猾之甚,于此可知。
采听之间,固应洞晓。
必谓深加沮却,乃烦曲为劝和,示以华缄,将之聘币。
礼虽形于厚意,事实异于前闻。
缅料雅怀,诚非得已。
顾于信誓,殊不相关。
惟昔兴宗致书仁祖,谕协力荡平之意,深同休外禦之情,至欲全除,使无噍类,谓有稽于一举,诚无益于两朝。
祖宗贻谋,斯为善美,子孙继志,其可弭忘?
今者详味缛辞,有所未谕,辄违先旨,谅不在兹。
如永念于前徽,宜益敦于大信,相期固守,传示无穷。
矧彼夏人,自知困蹙,哀祈请命,屡叩边关。
已戒封疆之臣,审观情伪之状。
傥或徒为空语,阴蓄奸谋,暂示柔伏之形,终怀窥伺之志,则决须讨伐,难议矜容;
若出自至诚,深悔前罪,所言可信,听命无违,即当徐度所宜,开以自新之路。
载惟聪达,必亮悃悰。
方属清和,冀加葆啬。
续遣使人咨谢次
丰城王氏家庙记宝祐元年三月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一、《雪坡舍人集》卷三六
王氏家庙者,丰城王氏之始祖也,讳威北平王讳处直之子。
唐末,巢寇披猖,天下无有先举兵援王室者。
北平王之兄忠肃公讳处存,首倡义,闻贼陷京师,即恸哭,不俟诏,分麾下兵二千,间道至山南卫乘舆。
语及国难,辄流涕。
以是将士感激,为之奋。
又遣使说李克用,率兵复京师以勤王,策勋第一。
忠肃公殁,子郜弗克嗣,军中推北平王留后
始以朱温表封,寻绝梁,请自效于晋。
王镕,剪幽燕,取魏博,与梁战河上十馀年,王未尝不以兵从。
晋之灭梁,王力为多。
王有养子都,孽子郁,公则其幼子。
蛇鹊见妖,獍枭不道,公北走契丹
契丹主欲爵之以袭王氏,晋高祖不可,遂止。
公不安于夷狄,竟自北而南,徙家于豫章丰城之城头里,有至德观钟铭及碑可考。
盖自契丹归时,中原云扰,故避地于江之南也。
自五闰积至今凡二百馀年,子孙蕃衍盛大,别派分枝星列棋处,绵亘十四五里,皆一姓。
进士者,代不乏人,团族彬彬皆儒。
公之十四世孙某惧其族之衍而岁且久,将忘其所自出也,乃于其里白马山之阴立一庙,而取其族谱图刻于中,俾公之子孙至斯庙者,皆得因流而寻其源焉。
族之人虽数十百千,而其来实出于一,则协比友睦之心,油然以生,不至于亲尽则疏,相视如路人,美哉斯意乎。
夫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者,禽兽也。
知有父母而不知有祖者,庶民也。
士则知有祖矣,知有祖则知有祖之始矣。
联宗协亲,族序可以和;
别生分类,谱牒可以考。
是庙之立,岂徒云乎哉。
抑王氏知其祖之所自出,又当知其所自立也。
忠肃公倡天下以勤王,北平王绝梁贼而助晋,与公之舍夷狄而复中国,皆卓然知义理之正,而不苟焉者也,此其所以有后欤。
生于乱世,全身远害,虽不袭爵土而无憾。
第欲吾身不泯没于夷狄,获归死于中国而遂足。
公之识,尤非五季人所能及,此公之所以尤蕃衍盛大欤。
不然,西宅之变,中山之祸,王氏无噍类矣。
公以一身自契丹归,王氏之脉仅如线。
今三百馀年,子孙之蕃衍盛大乃如此,其何以能尔邪?
明君臣之分,严华貊之辨,万形弊而此理不朽也。
王氏子孙其世此心,后之兴者必盛于今。
宝祐元年三月日,姚某撰并书。